当前位置:首页 > 24小时月刊 > 正文

有一婷婷色,段江涛:阜阳给了我创业的底气

摘要: ...

记者见到华律智能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段江涛时,他刚刚结束东北的出差行程,谈项目合作、拜访客户,几天的出差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这几年企业的发展势头很好,一年中将近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全国各地出差。”段江涛说,立足长三角,未来希望把企业的业务逐步推向全国,他和他的团队正在为此努力着。

段江涛所说的将业务推向全国的计划,位于安徽省阜阳市的阜合产业园正是其桥头堡。2023年7月,被阜阳连接长三角与中原城市群的独特地理优势以及便捷的交通所吸引,加之丰厚的招商引资条件,段江涛将他的企业正式“落户”在了阜合产业园。短短三个月,10月,企业就完成了正式投产运营。“从企业注册到发展到现在,阜阳市政府与园区在每一个环节都给我们提供了巨大的支持。”2023年投产当年,企业营收就已经达到了1900万,随后两年,企业营收稳步增长,2024年实现营收4395万元,而今年则有望突破8000万。

华律服饰智能工厂。本文图片均由受访者供图

在个性化定制浪潮席卷传统服装行业的当下,如何既精准又快速地定制化生产服装?华律智能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给出了答案:在全链条进行数字化升级,打造智能化生产线。以智能化工厂为主线,企业自主研发出3D智能量体系统,通过对百万级体型数据的深入分析,能够自动生成人体建模。在输入用户体型数据与设计指令后,工厂生产流程的每道工序均可实现无缝衔接。在这一高效生产模式下,一件定制服装最短仅需3小时即可完成制作。

华律服饰智能工厂。

如今,依托于企业设立在园区的研发中心和样板工厂,除了推动自身全链条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企业还助力其他传统企业打造柔性化生产制造新模式。2023年工厂投产以来,企业在阜阳的订单量就达到了百分之百的增长,安徽省内订单增长率也达到了70%以上。

“阜阳给了我创业的底气”

出生于湖北襄阳的段江涛,2005年大学毕业后便来到了上海工作,直到2021年加入这家公司,成为公司创始人之一。2023年之前的段江涛,或许从没想过自己会与阜阳产生如此深厚的情感连接。

段江涛坦言,如果没有企业当年在阜阳的布局,企业在长三角乃至全国的业务拓展就不会像现在一样快。“我们彼此都是以真心换真心。”作为一个“新上海人”,段江涛对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情感,从企业落地到现在一步步地成长壮大,无论是各项政策的兑现,还是政府“无事不扰、有呼必应”的支持,都让他感到十分暖心。

段江涛参加2025年青岛国际缝制设备展。

如今,随着企业与园区相互之间的了解越来越深入,园区对企业的帮助也更加深入。今年初,随着产能进一步扩大,企业对于办公、生产场地有了更多需求,在园区的支持下,企业很快搬迁到了新的独栋大楼里,成为了展示企业形象的很好的窗口。此外,针对企业对于研发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阜阳市也积极搭建平台,邀请企业参加阜阳市职业教育活动周,助力企业全方位招揽人才。“阜阳给了我创业的底气。”对于未来的愿景,段江涛十分有信心。

“努力成为园区里第一家上市的企业”

2025年7月,公司产品“智能试衣机器人控制软件V1.0”获得安徽省首版次软件认定;2025年9月,公司研发的3D智能试衣机器人成功亮相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

借助智能制造与数字化改造,企业接到的大订单越来越多,成功开辟出服装产业的新蓝海。下一步,企业的目标是在2028年完成上市,“努力成为园区里第一家上市的企业,努力成为园区的招牌企业,这是我们的回馈,也是我们的诺言。”段江涛说,未来,他计划把更多的业务转移到阜阳。扎根阜阳,面向长三角,辐射全国。

接下来,段江涛还要继续他的出差行程。“现在,有些客户去我们阜阳的工厂参观的时候,我会顺便也带他们在阜阳转一转,欢迎他们来阜阳投资。”段江涛笑言,“其实对我们有好处,对阜阳当地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也有好处,是一个双赢的局面。”在他看来,从“落户”阜阳到现在,甚至到未来,企业逐步在转变为一个对接上海与阜阳两地的平台,这个平台上,今后会涌动着越来越多长三角乃至全国的上下游资源,步履不停,他在为此努力着。